会员登录|免费注册|忘记密码|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||保存桌面|手机浏览|联系方式|购物车
【企业会员】第1年

山东省山东泰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 
加关注0

液压元件、液压成套系统、机床设备的加工制造;机床设备及零件的批发零售;机电设...

搜索
介绍
商品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联系方式


请先 登录注册 后查看


荣誉资质
  • 暂未上传
友情链接
  • 暂无链接
新闻中心
  • 暂无新闻
站内搜索
 
首页 > 介绍 > 苗圩:扎实推进“双创” 加快形成制造业发展新动能(二)
介绍
苗圩:扎实推进“双创” 加快形成制造业发展新动能(二)
2021-01-03IP属地 火星6

苗圩:扎实推进“双创” 加快形成制造业发展新动能
时间:2016年01月22日

二、“双创”是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的强大动力

    当前,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,制造业依靠大规模投资、低成本要素投入和出口拉动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,必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,努力向中高端水平迈进。双创通过集众智、汇众力,极大地激发了制造业创新活力,在增加有效投资、创造有效供给和引领消费需求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,推动制造业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。
     “
双创挖掘传统制造业发展潜力。相比欧美发达国家,我国制造业总体上还处于价值链低端,钢铁、轻工、机械等传统制造业存量庞大,转型升级既有压力也有潜力。通过双创注入新技术、新管理、新模式,传统制造业正在加快优化升级步伐。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互联网+”,彻底革新了以往生产什么卖什么的理念,倒逼传统制造企业瞄准市场加速创新。一些企业通过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创新,加快向扁平化、平台化的创新型组织转型,极大地释放了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力,催生了大量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业态和新模式。一些企业借助跨领域、协同化、网络化创新平台,更便捷地获取和使用外部创新资源,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设计、制造、管理和服务水平。双创还推动传统制造企业运营模式变革,设计+用户制造+电商营销+社交等新模式不断涌现,加速制造业向研发设计、增值服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。
     “
双创加速先进制造业发展步伐。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着力点,是培育新产业新动力的重要方向。双创改变了渐进式的产业升级路径,为企业整合利用全球资源、实现高端进入提供了难得机遇。在双创过程中,一批全球性、跨行业的开放式创业创新平台蓬勃兴起,有效集聚了各类企业、研究机构、专业人才及风险投资等创新资源,通过协同设计、众包研发、创新联盟等方式联合攻关,加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,在高起点上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。双创加速了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跨行业深度融合,催生了云制造、无人工厂、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型制造模式,推动制造业开启智能化进程。双创还促进了国家实验室、工程技术中心等大型科研设施的开放利用,降低了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成本,促进新材料、高端装备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,正在形成制造业新的增长点。
     “
双创推动制造业向生产服务型转变。适应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,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。双创激发制造企业竞相开展管理创新、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,开拓个性化定制、全生命周期管理、远程运行维护等服务,并不断向产业链其他环节延伸,面向行业提供技术研发、产品设计、大型设备融资租赁、行业电子商务和专业物流等服务,正在成为企业新的盈利点和转型方向。一些大型制造企业通过双创,加快从生产制造向提供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化转型,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。在催生服务型制造的同时,双创还促进信息流、技术流、资金流和物流的贯通与整合,大幅降低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成本,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加速融合,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。
    “
双创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。建设制造强国,既要大企业发挥旗舰引领作用,也要有众多中小企业分工配套,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进的新格局。双创所秉承的不求所有、但求所用、成果共享、风险共担的理念,正推动不同规模、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突破自身边界,形成协同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。在双创实践中,大企业充分发挥资金、技术、人才、客户资源等优势,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、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、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和协同创新平台等模式,加速创意孵化和技术成果产业化,助推一批中小企业快速成长。一些大企业组建面向行业的开放式创新平台,成为技术联合攻关和人才培养的新高地,也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新路径。双创还催生了一批服务全行业的第三方资源平台,有效促进了大中小企业间的资源协同与供需对接,推动形成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的虚拟制造产业集群。
     
三、让“双创”真正成为制造强国建设新动能
     “
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关键期,制造业必须加快调结构转方式,实现换挡不失速、量增质更优,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。当前,双创在重塑制造业的同时,也面临着体制机制约束、资金人才支撑不足、市场竞争环境有待改善、支持政策有待优化等问题。要使双创真正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动能,必须紧紧围绕企业这个核心主体,抓住改善创业创新环境、优化政府服务职能这个关键环节,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创业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。
     
全面深化改革,进一步优化劳动力、资本、信息等要素配置,释放制造业创业创新活力。推动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重在激发市场活力和释放人的创造潜能,需要一揽子制度改革为其清障搭台。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,破除限制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发展的不合理准入障碍,减少企业创业创新成本,让更多的经济社会领域成为创业新空间。要切实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,促进优质资源从过剩、低效领域向稀缺、高效领域转移,重点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量和实效,培育壮大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,引导社会资本向制造业汇聚,为企业双创提供稳定支持和良好预期。要全面梳理和评估现有产业政策、监管政策和财税金融政策等对创业创新的影响,及时修订或废止不适应甚至阻碍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,确保新出台的重要政策真正有利于产业创新发展。
    
深入落实《中国制造2025》,发挥双创优化存量和催生增量的积极效用,提升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。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的核心位置,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,发挥双创在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主导作用,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。要充分发挥各类产业联盟、开放式创业创新平台对建设制造业创新网络的支撑作用,通过市场机制集聚和使用全球创新资源,集中突破一批重大共性技术。要围绕质量提升、节能降耗、安全生产等传统领域改造,加快推进技术、工艺、装备和生产组织模式创新,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转型。要在智能制造、绿色制造等工程中开展双创专项行动,加快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和产业模式,全面提升企业研发、设计、生产、管理和服务协同能力及智能化水平,加快培育新产品新业态,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    
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双创主导作用,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制造企业。要调整创新决策和组织模式,加快建立市场化的创新方向选择机制和鼓励创新的风险分担、利益分享机制,切实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创新决策、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。要建立常态化的政企对话、咨询机制,吸收更多不同规模、不同所有制企业参与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、政策和标准,使国家决策真正服务于企业创新发展需要。要更好发挥大企业在双创中的龙头带动作用,支持企业搭建各类创业创新平台,并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、服务外包、订单生产等多种形式,建立协同创新、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,加快从企业单打独斗向产业链协同竞争转变。要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,大力扶持创业孵化、系统集成、知识产权及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专业服务发展,鼓励企业用好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,不断降低中小企业创新门槛和成本,发现和培育一批隐形科技冠军和小巨人企业。
     
优化政府服务,提高政策精准度,营造公平宽松的创业创新环境。要使政府真正成为创业创新者的后台服务器,必须不断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,为双创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和市场环境。要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和企业需求,研究制定精细化的创业创新支持政策,并提高不同政策措施的协同性,重点解决创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最后一公里问题。加强产品质量市场监管,提高粗制滥造、仿冒假冒产品的违法成本,促进优胜劣汰;依法查处知识产权违法侵权行为,切实保护企业创新积极性与创新的合理收益,倒逼企业走创新研发、提质增效的正途。利用政府的各类公共资源搭建平台,促进跨行业、跨领域的企业交流合作,推动融合创新和联合创业。着力解决创业创新人才紧缺问题,通过人才引进、集中培育和成果奖励等多种形式,发现和集聚引领技术发展的领军人才,培养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,用好擅长资本运作的专门人才,使人才的规模、质量和结构与制造业创新发展需要相衔接。